“請將作業艇移動到船尾,保持畫面穩定!”龍口海關關員在甲板上,一邊通過對講機與艇上工作人員進行對話,一邊通過平板電腦接收高清的實時水尺畫面,與船方共同對視頻中保存的水尺數據進行核實計重。這是近日龍口海關使用自主研發設計的“無線智能水尺鑒定作業系統”進行水尺觀測的作業現場,這也是山東口岸海關首次使用這一系統進行水尺重量鑒定工作。
水尺計重是對貨輪裝卸貨前后吃水情況進行觀測,依據船舶圖表計算其排水量,并經修正計算得出貨輪裝貨量的一種方式。傳統模式下,海關關員需要乘坐拖輪對貨輪外側前、中、后三個區域的船舶吃水情況進行觀測記錄。
新投入使用的“無線智能水尺鑒定作業系統”有效改善了傳統作業方式的局限性。該系統搭載在一艘海上作業艇上,配置了兩個可變焦全景高清攝像頭,可采集百米內的水尺數據,能有效降低風浪等外界因素對人工觀測水尺的影響并及時取證固定相關影像。同時,現場的水尺影像還可通過4G信號實時傳輸至遠程電腦終端,極大地提升執法效能。此外,水尺檢測情況的全程視頻可以長期保存于服務器內,便于事后還原工作現場,實現工作的可追溯性,并可為短重索賠案件等提供有力證據。
“這套智能鑒定系統將水尺觀測作業時間縮短了2/3,大幅提升了港口作業效率,由于不再需要使用拖輪,僅單次作業就能給企業節省成本近千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外運華中有限公司龍口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之強說。經初步測算,在龍口口岸使用“無線智能水尺鑒定作業系統”進行水尺測量,可以將每船次的水尺觀測時間由原來的60分鐘縮短至20分鐘。同時僅拖輪使用費一項,每年還可為企業節省費用20余萬元。

圖為:關員利用接收畫面與船方核實水尺數據?
(本文章轉自中華共和國海關總署-今日海關)